九九99国产精品视频,韩国美女一区二区,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科普教育 > 科普視頻

      傣族“爆竹花”火燒花|傣族植物故事42

      火燒花(Mayodendron igneum)是紫葳科小喬木,樹高10米左右,花朵橙黃色,長筒狀,成簇著生在枝條上,每年2-4月盛開時滿樹橙紅耀眼,極為壯觀。作為西雙版納的本土優(yōu)勢樹種,火燒花目前在城鄉(xiāng)綠化中已大量種植。火燒花的花朵凋落后,常被當?shù)厝藫旎丶沂秤谩J秤们耙话阈鑼⑿廴锶コ缓蠼涍^開水燙熟,擰開水分后與佐料炒食。另外,火燒花的樹皮、根皮可入藥,是傣族、哈尼族民間常用藥材。

      2024-10-21

      查看詳情

      傣族喜愛的“人間佛花”|傣族植物故事41

      黃姜花(Hedychium flavum)為姜科姜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朵金黃,清香撲鼻。在西雙版納,傣族女性喜歡將它的花作為頭飾佩戴,傣族情歌中往往將美麗的姑娘比作黃姜花。此外,黃姜花也是傣族佛事活動中最常用的花卉,如浴佛、賧佛等。作為佛教傳統(tǒng)文化植物“五樹六花”之一,黃姜花在傣族佛寺、庭院中普遍種植。

      2024-10-09

      查看詳情

      傣家人夏天的標配“麻夯”|傣族植物故事40

      酸角(Tamarindus indica),又名酸豆、羅望子等。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熱帶稀樹草原,耐干旱、喜光照,適宜干熱河谷種植,在云南、海南和兩廣等地的房前屋后甚為常見。大部分酸角的口味都非常酸,經過長期栽培,選出比較甜的品種通常稱為“甜角”,適合直接生食。 酸角的酸味成分主要是酒石酸,不像醋酸那么刺激,常被南亞和東南亞人作為酸味調料。酸角的果肉富含多用營養(yǎng)成分,除了生食外,還常常用來制作各種風味小吃,如“云南十八怪”的酸角糕。

      2024-09-25

      查看詳情

      木瓜榕:傣族“大象耳朵葉”|傣族植物故事39

      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又名木瓜榕,是桑科榕屬的一種小喬木,原產我國華南及西南地區(qū),它的葉片闊心形,十分寬大。果實大,像個小蘋果,一串串的直接長在樹干基部或老莖短枝上,是典型的老莖結果植物。大果榕葉子寬大,當?shù)厝诵蜗蟮姆Q為“大象耳朵葉”,傣族等常將其當作包裝紙,用來包裹食材。嫩葉富含硒元素,總酚和黃酮類物質含量較高,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是當?shù)厝讼矏鄣囊安恕9麑崅€頭較大,果肉多、果膠豐富,是美味的雨林野果。

      2024-09-22

      查看詳情

      “傣族煙草”老鴉煙筒花|傣族植物故事38

      老鴉煙筒花(Millingtonia hortensis)為紫葳科常綠大喬木,在傣族古老佛寺中是常栽培的植物之一。傣語名發(fā)音為“ga sa long(戛薩瓏)”,意為“易于發(fā)散,消除病痛”,傣醫(yī)認為該樹可入藥解除人的痛苦。其花朵潔白,形似茉莉,寓意著“純真、美好、浪漫”,在泰國民間被青年男女視為定情之花。在西雙版納的一些傳統(tǒng)傣族村寨中,老人們還保留著用老鴉煙筒花的花和葉制作成“土煙”來吸的習俗。

      2024-09-14

      查看詳情

      田基麻,苦味堪比“黃鱔苦膽”的野菜|傣族植物故事37

      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喜歡吃燒烤,也格外鐘愛各類苦味食材,如苦筍、苦果(水茄)、苦藤(南山藤)、苦涼菜(龍葵)、刺五加(剛毛白簕)都是苦味野菜,田基麻(Hydrolea zeylanica)也是其中一種,其味道被傣族人形容為“黃鱔苦膽”,可見其苦味更甚一籌。田基麻廣泛分布于亞洲熱帶,是一種喜水濕環(huán)境的水生植物,常生于田野潤濕處、溪流池沼邊,目前已在西雙版納傣族村寨半野化種植。

      2024-08-27

      查看詳情

      2024雨林博物成長營第2期精彩回顧

      這個夏天,來版納植物園體驗一次美妙的雨林博物成長營,這是獨屬于我們陪伴孩子們一起成長的夏令營!(2024雨林博物成長營第2期:7.30-8.4)

      2024-08-05

      查看詳情

      2024雨林博物成長營第1期精彩回顧

      這個夏天,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體驗一次美妙的雨林博物成長營,這是獨屬于我們與孩子們一起陪伴成長的夏令營!視頻內容:2024雨林博物成長營第1期(2024.7.25-7.30)

      2024-08-03

      查看詳情

      傣族點佛燈的燃料來源——鐵力木|傣族植物故事36

      鐵力木(Mesua ferrea),現(xiàn)為紅厚殼科(原藤黃科)常綠喬木。傣語名“埋波拉”,意為龍攀附之樹,是傳統(tǒng)佛寺庭院中必須栽種的重要植物。花朵潔白,雄蕊群金黃,狀如山茶。其木材細密、堅硬耐磨、不易開裂,常用于雕琢佛像和制作高檔用具。種子含油量高,寺院里的僧侶們用榨出的油點佛燈,這種油在燃燒時沒有異味,且不冒黑煙,很適合在供奉佛像的廳堂內使用。

      2024-07-31

      查看詳情

      傣族人愛吃的“水蕨菜”|傣族植物故事35

      水蕨菜(Diplazium esculentum),又名菜蕨、食用雙蓋蕨,為蹄蓋蕨科一種多年生草本。其嫩葉是西雙版納傣族人民非常喜愛的一種野菜,因分布廣、產量大和食用期長,在當?shù)夭耸袌錾蠋缀跞昕梢姟D廴~既可生食,又可熟食(建議熟食較好),傣族人常將其與西紅柿一起炒食,口味鮮美。

      2024-07-27

      查看詳情

      傣族女孩的“口紅樹”|傣族植物故事34

      紅木(Bixa orellana)是原產美洲熱帶地區(qū)的天然染料植物,其種子外皮可用作紅色染料,用于給食品、藥品或布料上色,呈現(xiàn)出胭脂紅色,因此又得名“胭脂木”。紅木傳入我國的年代較早,已在西雙版納的佛教寺院和村寨庭院中時有種植,傣族民間用于食品、化妝品染色。(注,本種紅木與木材“紅木”完全不同,后者是用于制作家具的熱帶紅色木材的統(tǒng)稱,包括豆科、柿樹科33種植物)

      2024-07-19

      查看詳情

      傣錦的傳統(tǒng)紅色染料|傣族植物故事33

      蘇木(Biancaea sappan),是原產印度、斯里蘭卡至東南亞的一種豆科植物,它的木材可用作紅色染料,在化學染料出現(xiàn)之前,它一直是印度運往歐洲和東方各國的主要貿易商品,具有悠久的使用歷史。在西雙版納,傣族民間用蘇木作絲綢染料制作傣錦,佛寺用它來染布制作袈裟。許多傣族村寨中也會將其種植,作為景觀植物應用。

      2024-07-12

      查看詳情

      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菜”|傣族植物故事32

      臭菜的正式植物名叫羽葉金合歡,為豆科兒茶屬一種大型木質藤本植物,分布于亞洲熱帶地區(qū),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十分常見。西雙版納的少數(shù)民族常食用它的嫩尖和嫩葉,這種嫩葉在新鮮時揉搓會有一股臭雞蛋的氣味,因此得名臭菜。經過切碎,與雞蛋翻炒后可作為雞蛋臭菜餅,是當?shù)匾坏婪浅S刑厣拿朗场R部膳c其它野菜一起煮湯做成雜菜湯。

      2024-07-08

      查看詳情

      傣家“大象舌頭菜”|傣族植物故事31

      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又名千張紙、海船,為紫葳科一種小喬木,羽狀復葉,總狀花序生于樹頂。花大,鐘狀,在夜晚開放,有異味,開花時可吸引蝙蝠前來取食花蜜并幫助傳粉。果實長船形,內有許多薄如紙片的種子,果莢成熟時開裂,種子便可隨風飛揚。莢果幼嫩時青綠色,俺家人將其切片后炒菜或與香辛料一起涼拌,有獨特的清苦味,也可腌酸后食用。

      2024-07-03

      查看詳情

      “糯米洗澡”糯米香茶的神奇用法|傣族植物故事30

      西雙版納傣家人的糯米香茶,來源于一種叫糯米香(Strobilanthes tonkinensis)的爵床科植物,因其全株散發(fā)獨特的糯米香氣而得名,取其葉片可直接泡水喝,也可以跟茶葉一起混炒,讓茶葉沾染上它的香氣,制成“糯米香茶”用來招待客人。俺家人甚至還發(fā)明了用糯米香茶水泡糯米飯的吃法,別有一番風味。

      2024-06-08

      查看詳情

      傣族黃色染料植物:姜黃|傣族植物故事29

      姜黃(Curcuma longa),為姜科姜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根莖中富含姜黃素,可用作傳統(tǒng)染料,將布料或食品染成黃色。如僧侶穿著的黃色加娑,制作美食的咖喱。同時,它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2024-06-08

      查看詳情

      潑水節(jié)必吃美食“毫羅索”|傣族植物故事28

      在西雙版納,每當潑水節(jié)來臨前,傣族家家戶戶都會做一種用芭蕉葉包著的粑粑(傣族年糕),如果你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些黑色的小顆粒,這是來自于一種春天開的花——云南石梓,傣語叫“羅索”,而這個粑粑則稱為“毫羅索”。云南石梓的花朵盛開過后,掉落在地面還完好如初,撿拾回家,經過洗凈、曬干、研碎后便可以加入糯米粉中做成粑粑,不僅可以增加食物的香氣,還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2024-04-24

      查看詳情

      潑水節(jié)必吃甜品“曼點”|傣族植物故事27

      滇刺棗(Ziziphus mauritiana)在西雙版納村寨、路邊都十分常見,與北方的紅棗同為鼠李科棗屬植物,果實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果醬和干果。另外,大家熟知的臺灣青棗實際上便是由滇刺棗經過栽培選育而來,目前已成為大眾喜愛的熱帶水果。

      2024-04-12

      查看詳情

      傣族健胃植物“九翅豆蔻”|傣族植物故事26

      九翅豆蔻(Amomum maximum),又名九翅砂仁,是西雙版納獨具特色的一種姜科植物,其果實成熟后可直接食用,味道清新而稍帶有辛辣味。除鮮食外,果實也可入藥,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此外,它的花大,潔白而美麗,深受人們的喜愛,在許多傣族庭院都有種植。

      2024-04-12

      查看詳情

      傣家降壓藥“云南蘿芙木”|傣族植物故事25

      蘿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又名云南蘿芙木,是夾竹桃科蘿芙木屬一種常綠小灌木,其根部、樹皮是西雙版納傳統(tǒng)傣藥之一,用于治療高血壓。經版納植物園蔡希陶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其藥用成分為利血平生物堿,這在當時(20世紀50年代)為一個重要的科學發(fā)現(xiàn)。

      2024-04-12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