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99国产精品视频,韩国美女一区二区,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態(tài)

      中緬九次聯合科學考察記

      發(fā)布時間:2020-01-18
      來源:東南亞中心

        2015年,中國科學院集中了院內乃至中國生物多樣性研究力量,依托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簡稱版納植物園)以緬甸為基地成立了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簡稱東南亞中心)。

        中緬聯合科學隊經過302個日夜,九次大規(guī)模的野外考察,發(fā)現發(fā)表動植物新種53個。其中植物新種36種,克欽木蘭、克欽肖欖是近年來植物分類極難發(fā)現的喬木新種;魚類新種3種,包括紅崗異齒鰋、邁立開高鯪和葡萄真馬口波魚;甲殼動物新種4種,蛙類新種3種,蜘蛛新種7種。東南亞生物多樣性中心成為國際科學界在緬甸發(fā)現新物種的最主要力量。此外,科考隊還發(fā)現了全球數量僅在500只左右的白腹鷺,以及孟加拉虎、金錢豹、云豹等多種珍稀瀕危物種。中緬聯合科考不但向世界揭開了緬甸生物多樣性神秘的面紗,而且傳遞了中國積極正面的聲音,增進了中緬雙方在公共科學傳播方面的交流和互信,為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營造了良好的國際合作氛圍。

        中緬第一次聯合科學考察

        2014年11月16日至12月16日,東南亞中心尚在籌備期,版納植物園組織以權銳昌研究員為隊長,聯合昆明動物所、昆明植物所和緬甸林業(yè)研究所等共11人的考察隊,對緬甸北部的生物多樣性進行了為期30天的野外考察。

        考察隊員在在緬甸北部Hkakaborazi National Park 以及緬甸林業(yè)研究所工作人員的協(xié)助下,克服無電無交通工具、道路崎嶇、險阻環(huán)生、蚊蟲肆虐等的惡劣環(huán)境,依靠步行近300公里完成了全程考察。此次考察,收集了部分緬北植物、魚類和獸類的科學數據、照片等資料。

        中緬第二次聯合科學考察

        2015年11月28日至2016年1月9日,版納植物園組織以權銳昌研究員為隊長,聯合昆明動物所和緬甸林業(yè)研究所等共9人的考察隊,對緬甸北部克欽邦葡萄縣的Hponkanrazi 自然保護區(qū)開展了43天的生物多樣性野外考察。

        Hponkanrazi 自然保護區(qū)海拔變化大,山腳暖意濃濃,山頂白雪皚皚,科考人員不畏艱辛,采集了大量緬北植物、魚類標本,并拍攝了鳥類、獸類照片,為Hponkanrazi保護區(qū)的物種調查提供了科學依據。

        通過前兩次考察,科考隊對緬北兩大自然保護區(qū)Hkakaborazi National Park 和Hponkanrazi Wildlife Sanctuary有了深入的認識。

        中緬第三次聯合科學考察

        2016年4月23日至5月21日,在緬甸北部葡萄縣Hpongarazi 保護區(qū)進行了為期28天的野外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版納植物園園主任助理權銳昌研究員率隊,來自版納植物園(7人)、緬甸林業(yè)研究所(1人),緬甸葡萄縣保護區(qū)工作人員(3人),以及當地向導等40多人參加了此次野外科考。

        此次考察期間,適逢緬甸北部的雨季,野外工作異常艱辛。考察隊一路風雨兼程,克服道路泥濘濕滑,蚊蟲螞蟥叮咬肆虐,食品等物資極度匱乏等重重困難,從400米到近3800多米的高強度攀登,從熱帶季雨林到高山松林,過泥沼、趟激流、爬雪山,采集了約300號近1500份植物標本,觀測記錄到不同海撥鳥類350多種,紅外相機拍攝照片10000多張等大量寶貴的標本和動植物多樣性基礎數據。

        中緬第四次聯合科學考察

        2016年11月26日至2017年1月5日,在緬甸開展了為期40天生物多樣性聯合科學考察。此次考察由東南亞中心副主任權銳昌研究員帶隊,版納植物園、北京植物所、北京動物所、成都生物所、北京林業(yè)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中科院科研單位和高校,聯合緬甸自然資源與環(huán)保部共27人參加了此次科學考察。

        此次聯合科考考察了緬甸中部以及北部地區(qū),包括Paung LaungCreek、 Inle Lake Wildlife Sanctuary、Popa Mountain National Park、Nat Ma Taung National Park、Hponkanrazi Wildlife Sanctuary,Hkakaborazi WildlifeSanctuary等緬甸自然保護區(qū)。學科涉及生物多樣性與保護、動植物分類學、生態(tài)學、生物地理學以及進化生物學,考察生物類群涉及植物(大型喬木、苔蘚、地衣、蕨類)、哺乳動物、鳥類、節(jié)肢動物(鞘翅目、半翅目、蜘蛛目)等。科考隊采集了許多珍貴的動植物標本以及大量的區(qū)域本底生物多樣性數據。這些數據將為緬北地區(qū),尤其是Hponkanrazi Wildlife Sanctuary和Hkakaborazi WildlifeSanctuary兩個保護區(qū)提名世界自然遺產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緬第五次聯合科學考察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6日,在緬甸中部以及北部地區(qū),包括維多利亞山、緬北Hponkanrazi自然保護區(qū)和Hkakaborazi國家公園進行了為期28天的野外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版納植物園園主任助理權銳昌研究員率隊、北京植物所、北京動物所、中科院國際合作局聯合緬甸自然資源與環(huán)保部共25人參加了此次野外科考。

        此次聯合科考適逢雨季,天氣多變、道路泥濘崎嶇、山高路滑、蚊蟲螞蟥肆虐。同時由于交通不暢和人煙稀少,科考隊工作生活物資供應十分困難,食物也不易保存等種種惡劣條件下,科考隊風雨兼程,一路艱苦作業(yè)。在考察中對樟科、姜科、豆科、茜草科、葫蘆科、鱗毛蕨科、藤黃科、苦苣苔科、蘭科等類群研究材料的開展了廣泛的采集工作,對沿線不同海撥鳥類多樣性進行了觀測記錄,收集了部分動物標本和30臺紅外相機監(jiān)測的動物照片,采集了無脊椎動物標本(如端足目鉤蝦屬和蜘蛛)等大量寶貴的標本和動植物多樣性基礎數據。此次科考初步整理發(fā)現緬甸被子植物一新紀錄科霉草科(Triuridaceae)、蘭科一新屬材料、疑似植物新種9~12個,緬甸新紀錄屬9個。

        中緬第六次聯合科學考察

         2017年11月18日至12月23日,對緬甸北部克欽邦葡萄(Putao)地區(qū),進行了為期35天的野外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版納植物園園主任助理權銳昌研究員率隊東南亞中心三個核心組成員,聯合緬甸林業(yè)研究所及緬方新聞媒體共21人參加了此次野外科考。

        此次科考主要分為兩條科考線路,一是本次科考開辟的新線路,從葡萄往北,沿著邁力開江(Mali Kha)溯流而上,經過了一條名叫Ma dwei的支流,共停留五個營地,其中從4號營地到5號營地的路途是沿著江流灘地由不同大小的河流沖積石構成的“道路”一直溯江而上,由于石頭參差不齊,負重前行異常艱辛;二是從葡萄往NaungMung方向,經過Nahsihbo,一直到Namti,最后原路返回。

        考察中,植物多樣性與保護研究組對蘭科、樟科、姜科、番荔枝科、杜鵑花科(樹蘿卜屬)、胡椒科、桑科(榕屬)、茜草科、秋海棠科等類群開展了廣泛的采集工作,并對前期考察中發(fā)現和發(fā)表的部分新分類群花期或果期的標本進行補充采集。本次科考共采集1250余號3000余份植物標本和1250余份分子材料,疑似新種3-5種;動物多樣性研究組安置80余臺紅外相機,通過走訪調查采集了數量可觀的哺乳動物基礎數據;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組采集魚類標本950余號,分子材料271份,疑似新種2-3個。

        中緬第七次聯合科學考察

        2018年5月23日至6月26日,對緬甸克欽邦北部的Hkakaborazi國家公園進行了34天的野外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版納植物園、緬甸自然資源與環(huán)保部林業(yè)研究所、自然與野生生物保護處等共11人參加了此次野外科考。

        在科考中,植物組對沿線的蘭科、茜草科,大戟科,殼斗科、姜科,樹蘿卜屬,紫金牛屬等類群的標本進行了重點采集(870多號,2500份)。動物組對沿線不同海拔的生境安裝了96臺紅外相機。此次科考采集和補充了大量以前關注類群的缺失標本(花果)和關鍵數據,為后續(xù)科研成果批量產出,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科考隊也對途徑村寨的部分村民進行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研究的科普宣傳、植物標本采集和紅外相機安裝培訓,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

        中緬第八次聯合科學考察

        2019年5月14日至6月15日,中緬20多名科研人員科考隊在緬北實皆省大麥地野生動物保護區(qū)經過32天的野外科考,克服高溫酷暑和物資匱乏的艱苦條件,安裝了66臺紅外相機,對大麥地保護區(qū)的孟加拉虎、亞洲象、馬來熊等珍稀瀕危動物進行監(jiān)測等。采集到動植物標本6000多份,其中調查發(fā)現魚類疑似新種2種,在蘭科、殼斗科、樟科、莎草科、姜科、番荔枝科、茜草科和苦苣苔科等植物類群發(fā)現疑似新種10余種。科考隊將該保護區(qū)植物記錄物種由原來的400多種,提高到900多種,根據植物專家介紹,該地區(qū)植物多樣性豐富,分布的植物種類應該有2000種左右。

        中緬第九次聯合科學考察

        2019年11月26日至12月28日,在權銳昌研究員的帶領下,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東南亞中心緬甸辦公室、緬甸林業(yè)研究所及緬甸實皆省德曼迪(Htamanthi)野生生物保護所等14人組成的中緬聯合科考隊,在德曼迪野生生物保護區(qū)開展32天的野外多樣性考察。考察涵蓋了大中型獸類、小型哺乳動物(嚙齒目和翼手目)、魚類、兩棲爬行類等動物類群以及維管植物等類群。

        此次科考時間正值冬季,晝夜溫差較大,野外常有毒蛇猛獸出沒,大象活動痕跡頻現。科考隊員每日在野外提心吊膽,但最終安全順利地完成此次野外科考,共采集了動植物標本1864號3300多份(其中植物568號2000余份,魚類1170號72種,小型哺乳動物66號132份,兩爬類60號約20種),初步鑒定有秋海棠屬、柿屬、樟科、番荔枝科等在內的植物疑似新種6種,兩棲類疑似新種3種;安裝紅外相機60多臺并收回前期安裝的部分相機,拍攝到了大象、老虎、野牛、麂子、金貓等大型哺乳動物。

      2016年10月,緬甸中心辦公室揭牌

      植物標本采集

      孟加拉虎(紅外相機拍攝)

      熱帶植物鑒定與森林管理培訓班

      人與生物圈-緬甸科考專輯

      本文作者:易曉燕

      責任編輯:yangzhen_151c53
      附件: